張貼日期: 2022-08-24 14:57:16 點閱:423
學校地震避難掩護應變參考程序 參考資料來源:內政部、教育部 情境:搖晃劇烈、站立不穩,行動困難,幾乎所有學生會感到驚 嚇、恐慌、高處物品掉落,傢俱、書櫃移位、搖晃,甚或 翻倒。 1、 學生在教室或其他室內:(如圖書館、社團教室、福利社 餐廳等)。 (一)保持冷靜,立即就地避難。 1. 就地避難的最重要原則就是先快速判斷是否有掉落物及 倒塌物品,進而優先保護頭頸部及身體。避難地點例如: (1) 桌子或堅固的物品下方(桌子物件若可能造成傷害則 不宜,例如:玻璃桌面)。 (2) 牆角,要確認上方懸掛物品是否可能墜落、是否有玻 璃窗可能爆裂等危險狀況。 2. 避免選擇之地點: (1) 玻璃窗旁。 (2) 電燈、吊扇、投影機等易墜落物之下方。 (3) 未經固定的書櫃、掃地櫃、電視、蒸便當箱、冰箱或 飲水機旁或貨物櫃旁(下)。 (4) 黑板、公布欄下。 3. 遵循地震避難掩護三要領:趴下、掩護、穩住,直到地 震搖晃結束;若使用輪椅、助行器輔具者,應以鎖住、 掩護、穩住,直到地震搖晃結束。 1 附件 2 4. 躲在桌下時,應盡可能趴下,壓低頭部,優先保護頭頸 部,且雙手握住桌腳以桌子掩護,並穩住身體及桌子。 到任何空間都要養成習慣,快速瀏覽地震發生時可能的 保護屏障,避免電燈、吊扇或天花板、水泥碎片等掉落 造成傷害。 (二)地震稍歇時,應聽從師長指示,依平時規劃之疏散路線, 快速疏散。注意事項如下: 1. 應依規劃路線疏散。疏散時可用具備「緩衝」保護功能 的物品保護頭頸部(例如:較輕的書包、軟墊、墊板反 折形成緩衝等);若學生行走仍需要牽手或老師引導, 則建議可用頭套或頭盔等輔助器材。 2. 災時需冷靜應變,才能有效疏散,遵守「三不原則」: 不推、不跑、不語。大聲喧嘩、跑步,易引起慌亂、推 擠,因而造成意外。若學生面對突發事件有所恐懼或慌 張,因而有放聲大哭或突然言語不止等壓力行為,老師 仍應盡可能引導學生疏散。 3. 避難疏散路線規劃,應避開修建中或老舊建物或走廊, 並考量學生同時疏散流量,務必使疏散動線順暢;另外, 要特別留意低年級及特殊需求學生(身心障礙學生及幼 兒等)之避難疏散需求。 (三)抵達安全地點(操場或其他地點)後,教職員工生均應 確實點名,確保所有人員皆已至安全地點,並安撫情緒; 若有人員未到(或受傷),應盡速執行相關應變任務。 2、 學生在室外: 2 (一)保持冷靜,立即就地避難。 1. 在走廊時,應注意是否有掉落物、窗戶玻璃爆裂等狀況, 盡可能就地趴下保護頭頸部;地震稍歇時應立即疏散至 空地或安全地點。 2. 在操場時,應避開籃球架、足球門、大型喬木等可能傾 倒之物品。若已無墜落物之疑慮,則以就地等待為原則。 3. 千萬不要觸碰掉落的電線。 (二)抵達安全地點(操場或其他地點)後,教職員工生均應 確實點名,確保所有人員皆已至安全地點,並安撫情緒 若有人員未到(或受傷),應盡速執行相關應變任務。 ※ 特別注意事項: (一)低年級學生、特教班或資源班學生應由專人引導或由鄰近 老師負責帶領;特殊教育學校得視需求規劃等待救援點。 (二)在實驗室、實驗工廠或廚房,應立即保護頭頸部,遠離火 源或化學藥品,尋找安全的掩護位置,並依地震避難掩護 要領就地避難,俟地震稍歇後關閉火源、電源,進行疏散 避難。如果正在火源、電源旁,在能力所及可順手關閉火 源或電源,再行就地避難;如果不在順手範圍,應先就地 避難,優先保護自身安全。 (三)如在大型體育館、演講廳或視聽教室,應先注意是否有掉 落物,於座位就地掩蔽並保護頭頸部,搖晃停止後再行疏 散。 (四)在建築物內需以具備緩衝效果之物品保護頭頸部;當離開 建築物到空曠地後,若已無墜落致傷之可能,則不需再特 3 別掩護。 (五)地震大力搖晃時,移動可能導致跌倒,毋須特別前往開門 與關閉燈具電源;地震稍歇且啟動疏散時,應記得關閉使 用中之電源。